“大学之道 在亲民”
社会治理传播研究钱江论坛在杭州召开
2019年11月9日,第一届社会治理传播研究钱江论坛在浙江传媒学院召开。此次论坛从政治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相关学科出发,围绕传播与社会治理及其本土化经验、政治传播中的情感与理性、传播与治理现代化展开研究讨论,就媒体与城市发展、社交媒体治理、“中国模式”、城市治理、乡村振兴等课题进行学术交流。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省华夏民生与公益研究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和单位的专家学者共17人参加了此次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刘瑞生,北京大学教授雷明,浙江省委党校陈旭峰,浙江省华夏民生与公益研究院副院长叶伟军等15名专家学者作了主题演讲。
浙江传媒学院副院长李文冰教授、新闻传播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敏教授出席了此次论坛并在开幕式上致辞。
副院长李文冰教授在欢迎辞中表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刚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治理是会议公报中的一个关键词。治理中的传播和传播中的治理成为当今学术界可能要重点研究和关注的话题,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为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学界的一份智慧和力量。
(浙江传媒学院李文冰教授致欢迎辞)
新闻与传播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敏教授也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黄敏教授说:“学术研究要顶天立地,既要有学术追求,也要时刻关注国家的需要,时代的需要。”
(浙江传媒学院黄敏教授致欢迎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刘瑞生发表了题为“新媒体传播与社会治理”的演讲,他以美国历年来总统竞选方式的变迁为例,纵向考察了媒介的发展,指出每种媒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社会治理、政府服务如何切实与新媒介对接,如何让好的社会治理经验得到有效传播推广,如何发挥新媒体与社会的“嵌合”效应,是我们当前急需思考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刘瑞生)
随后,李文冰教授发表了题为“新媒体与城市群空间的共生发展——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的演讲,李文冰认为新媒体构成的城市景观和城市公共空间的网络化会加快推进城市群一体化的形成。一方面,由媒体设备、操作系统和网络等遍布城市的媒介体系建构了新的城市群景观;另一方面,城市群立体交通、通讯技术以及数字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特征,使城市群成为媒体装置的组成部分。随着5G时代的到来,新媒体与城市群空间将进一步发展为密切依存的“共生”关系,长三角城市群在万物互联的“共生”语境下应更关注物联网布局、新技术和新媒体的智能应用以及人性化的城市本身。
(浙江传媒学院李文冰教授)
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雷明教授发表了题为“中国语言扶贫——基于治理角度研究”的演讲。雷明教授认为语言的同质性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语言扶贫是需要被重视的。语言扶贫的关键在于制度,要依靠制度来打造有效的语言扶贫治理体系,以期实现语言的沟通功能与文化功能属性,服务于我国的脱贫攻坚进程。
(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雷明)
浙江省华夏民生与公益研究院副院长叶伟军发表了题为“政府主导的脱贫攻坚与民众自主的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思考”的演讲。叶伟军指出,当前我国民众自主的乡村振兴存在着行政思维指导产业发展、村干部过于行政化、指望资本介入实现政绩、营商环境问题还很严重、部门协同能力较差等问题。在乡村振兴中,村级集体经济是关键,第一要组建基层智库,实现创新驱动,第二要唤醒民众参与,久久为功。
(浙江省华夏民生与公益研究院副院长叶伟军)
其他高校与单位的专家学者在随后的时间就媒体传播与社会整合、政治传播与政治情感、国歌与国家认同构建、变革时代的乡村性、被遗忘权的本土化困境、“枫桥经验”等议题进行了主旨演讲,并在评议人的带领下互相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浙江大学苏振华教授点评时间)
在此次论坛的嘉宾中,黄敏、雷明、刘瑞生、李文冰、袁靖华、叶伟军六位学者是“扶贫的话语与传播”工作坊的成员。在下午的第二分会场中,他们围绕“全球治理视域下中国式扶贫的话语建构与传播研究”这一课题,聚焦中国式扶贫的国际传播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
(“扶贫的话语与传播”工作坊讨论)
文字:邵凤霞
图片:邵凤霞 尹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