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社会治理与传播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宋哲作为主要作者之一,在“浙江宣传”公众号发表文章《“低级红”“高级黑”的六大危害》。
文章针对“浙江宣传”公众号曾引发广泛共鸣与讨论的文章《“低级红”“高级黑”的六种形式》,指出舆论场上的“低级红”“高级黑”不仅表现形式不少,有的还相当“巧妙”“隐晦”,造成的破坏有时比“打直球”式的攻击抹黑更为恶劣。为深入阐述“低级红”“高级黑”的危害,文章重点分析了“低级红”“高级黑”的六种形式,用以警示。第一,脱离群众、引发对立。少数部门单位和个人为彰显工作成效做出的浮夸作秀之举,会让人觉得有悖常识、脱离实际,容易点燃网民的反感情绪。第二,授人以柄、落人口实。有的地方过分追求所谓的“排场”和“效果”,一些看似煞有介事的言行很容易授人以柄。第三,扭曲政策、引发焦虑。围绕新政策、新举措,少数言行看似在出谋划策、大力落实,实则提出的都是难以付诸实践的一厢情愿,只会引起群众对党和政府政策的误解乃至对抗情绪。第四,流于形式、助长歪风。一些地方误将“作秀”当“创新”,错把“形式”作“本质”,打着“政治正确”的旗号搞“形式主义”,使一些工作变了味,助长了弄虚作假、浮于表面的歪风。第五,消解严肃、丑化形象。无论是无心之过的“低级红”,还是蓄意为之的“高级黑”,都是对党的信念、宗旨、方针、政策等内容进行简单化、形式化甚至曲解错误表达,导致一些原本正面、严肃的概念被滥用,继而遭到调侃和戏谑。第六,火上浇油、激化矛盾。在一些突发事件和重大热点中,官方信息一旦表达失当、弄巧成拙,不但无法安抚社会情绪,反而会让问题更复杂、矛盾更尖锐,使负面情绪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无异于火上浇油。最后文章指出,想要减小“低级红”“高级黑”现象的危害,最好就是从源头上消灭它们,特别是要防止我们自身的“低级红”被人炒作利用成为“高级黑”。
该文以简洁有力的语言,生动贴切的案例以及深刻透彻的分析,获得网友好评和共鸣,目前该文阅读量已超10万,获得良好的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