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杜伦大学比较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曹青教授应邀到浙江省社会治理与传播创新研究院“社会治理传播”青年沙龙作学术讲座(第21期)。本次讲座的主题为“大众传媒的七种功能——以西方报道中国为例”。本次活动由研究院执行院长黄敏教授主持。社会治理传播方向研究生及其他学院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讲座中,曹青教授首先从“西方”的概念角度切入,指出西方并非是自然地理概念,而是政治概念,并由此提出对“社会”和“文化”的定义,即社会是人与人的互动关系,文化是人类群体共同“概念图谱”中的意义共享。他认为,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意义世界,并着重讲述了社会实践、社会机构、价值体系三者间的紧密关系。
接着,曹青教授借用Fiske和Hartely的理论,将大众传媒比作当代的游吟诗人,指出传媒的作用并非仅仅是被动的反映世界,而是在不同社会群体中进行调解。他以“农村说书人”为例,讲解了游吟诗人作为社会文化价值的传播者、巩固者和再生产者,在叙事、道德价值观上所具有的特点,并由此对Fiske和Hartely提出的大众传媒具有的七种文化功能进行了详细阐释。
最后,曹青教授从“媒体报道的双轨结构”、“三种媒介事件”及“西方中国形象的固化类型”等角度分析了西方视角下的中国形象。他认为,西方眼中的中国形象并非是稳定的,从历史的纵向角度而言受到东西方文化价值差异的影响,从现实的横向层面又受到国家利益的影响,且文化价值的差异是常量,国家利益是变量,这使得在20世纪中平均每12年这一形象便会出现结构性变迁。因此,他认为中国无需担心西方眼中的中国形象,这并非完全由媒体的传播力所决定。西方所设立的“中国形象”是为西方受众服务,其概念范畴是西方适用的。因此,西方所言的“中国故事”只能在西方概念谱系中产生意义。在这一现实因素下,中国媒体应更多关注自身的实力,通过成就和捍卫成就的能力赢得尊重。
在问答交流环节中,同学们从“媒体国际传播的路径”、“商品贸易促进文化融合”等角度提出相关问题,曹青教授均一一作出详细解答,分享了个人见解。
讲座尾声,执行院长黄敏教授做了总结讲话,她要求同学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悟与讲座内容相结合,在学习研究中拓宽对社会治理传播的理解与认知。
图文:刘亚琼 戴修齐